当前位置:首页 >综合 >云南富源:“微治理”托起“大民生” 正文

云南富源:“微治理”托起“大民生”

来源:铭儒快讯网   作者:焦点   时间:2024-03-28 16:30:15

  近年来,微治理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不断强化党的云南全面领导,聚力抓紧抓实组织振兴“第一工程”,富源攻略女神[快穿]持续固本培元、托起守正创新,大民认真探究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微治理一般性规律,创新实施抓党建促乡村振兴“九个一”小微模式,云南通过“一村一品一张网”抓规划谋布局、富源“一馆一社一基金”抓载体搭平台、托起“一约一榜一公开”抓规范建机制,大民从村(居)民小组入手,微治理以小切口撬动大振兴,云南切实将组织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,富源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乡村全面振兴的托起新路子。

“一村一品一张网”提高乡村规划科学性

  “一村一品一张网”提高乡村规划科学性

  富源通过建立乡土干部人才库,大民发动各类干部人才参与家乡振兴规划,形成了良好的工作局面。

  “我们注重因村施策,在煤矿较为集中的大格村、拖竹村重点打造煤矿产业经济,针对黑克村、攻略女神[快穿]迤德黑村外出务工人数较多的特点重点发展务工经济,结合者米村土地资源丰富、气候优越的特点重点规划万亩云木香种植,初步形成了‘一村一品’的规划目标。”老厂镇党委书记李海星说。

  大河镇白马村发挥驻村工作队作用,规范建立村情档案,明确发展定位,在“干部规划家乡行动”中走在全县前列。

  一村一品牌,塑造产业聚群。富源充分挖掘人才、土地、矿产等资源禀赋,“一村一册”建立村情档案,形成错位竞争的良性循环,提高产业振兴的针对性、科学性、实效性。后所镇结合全镇“四架梁子、三条槽子”的特点,规划“一园多片”经济带,小冲水晶瓜、迤后所猕猴桃、双诺洋芋、杨家坟芥菜、阿依诺踩缸菜等品牌产品销量走俏。竹园镇整合煤矿转型升级闲置厂房发展种植养殖业,古敢水族乡在传统文化传承保护开发上做文章,富村镇做强魔芋、生猪、软籽石榴、食用菌等,为每个村产业振兴、文化繁荣和集体经济创收装上了动力引擎。

  围绕“一村一张网”,富源加快实施党建引领“争星夺旗·联创共治”行动,创新治理方式、拓宽治理路径,整合治理网格、产业网格、发展网格实行“多网合一”,运用“户长”“党员中心户”等措施,将网格再划细划小,科学设置镇、村网格调度指挥中心,为网格指挥长、督察长、网格长、网格员设岗定责,推动网格正常运转,形成“人在格中走、情在格中知、事在格中办”的良性循环。黄泥河镇运用“1+2+N”、后所镇运用“3+6+1”“并岗提薪”等模式优化村干部结构,常态化开展“星级户”“达标组”“红旗村”“示范镇”创评,着力营造人人参与、户户争先的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氛围。

“一馆一社一基金”增强乡村发展驱动力

  “一馆一社一基金”增强乡村发展驱动力

  富源紧盯乡村振兴关键环节,在有条件的村建设“乡愁记忆馆”,致力推动村级合作组织实体化运作,设立“爱心公益基金”,提高乡村自我认知、自我发展、自我造血功能。

  中安街道海坪社区将脱贫出列前后发生的巨大变化搬入“乡愁记忆馆”和“党史学堂”,作为学生开学第一课和村民党史学习的重点场所,增强村民集体观念和共同体意识。胜境街道海田社区打造“一院三馆”,孵化红色经济,“乡愁记忆馆”“水族文化馆”成为游客了解富源的窗口;富村镇居核村用活村组活动场所建成“乡愁记忆馆”,为村民交流议事搭建了工作平台。

  深化县、镇、村、组平台运作,推动人财物向各级平台公司聚集。大河镇、十八连山镇依托党支部领办合作社,通过流转土地得租金、入股大棚得股金、带动务工得薪金等方式,实现集体经济收入超50万元。胜境街道四屯社区积极组建资产、土地、劳务、置业、旅游“五大合作社”,推动“三变”改革,既服务园区发展又做强社区集体经济。十八连山镇腊甲村推行“532”模式发展庭院经济,带动群众增收。后所镇栗树坪村小落冲居民小组发动党员带头全入社发展山药产业,小组集体经济收入超7万元,村级合作社迸发出新的朝气。

  “我们村今天又考起了几个大学生,我要抓紧对接,将爱心互助金及时送到学生手中。”马上又到开学季,营上镇哈播村得村村民小组小组长、基金负责人李小恩加快工作安排。

  2021年6月,中安街道王家屯社区就积极发动社区在外优秀人才捐资成立“爱心互助基金”,帮助解决居民后顾之忧,在县级规划“一平台三机制”的基础上,将自我救济措施前置,为脱贫攻坚成果巩固装上了安全砝码。

“一约一榜一公开”勾画乡村善美新格局

  “一约一榜一公开”勾画乡村善美新格局

  富源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,把推动乡村移风易俗提高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,建立健全乡村治理长效机制,兴家风、淳民风、正社风,着力构建和谐善美新家园。

  注重发挥村(社区)党组织作用,以村(居)民小组为单位,纠治村庄管理的难点痛点问题、常态化开展爱国卫生“7个专项行动”,通过“四议两公开”程序,逐村修订完善差异化、务实管用的村规民约(居民公约),经司法部门合法性审查后组织实施,墨红镇吉克村“黄家沟13条”、旧屋基村“乡村振兴13必问”、后所镇杨家坟“红五条”、大河镇小托村“十要十好”等做法有序引导群众遵循社会公序良俗,在推动乡村自治、推动移风易俗、传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。

  建立“红黄榜”制度,“红榜”激励先进、“黄榜”鞭策后进,对实施的“星级户”“好儿媳”“好公婆”“好学生”等创评结果进行“红榜”公示表扬,对缠访闹访、不遵守村规民约、不配合乡村建设、等靠要思想严重等行为进行“黄榜”通报批评,实现村比村、户比户的放大效应,达到良性竞争、良性发展的社会效果。“通‘红黄榜’奖优罚劣,居民群众都好面子,自觉性提高了,社区的事情大家很配合,现在上‘红榜’的多了,上‘黄榜’的少了,差异化的村规民约切实发挥了作用。”中安街道东门社区党总支书记、居委会主任肖植源高兴地说。

  乡村治理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公开透明,就是要赢得群众理解、支持和信赖。富源在健全党支部和村民科学民主决策议事的基础上,建立常态化公示公开制度,将党务、村务、财务“三务”公开向村(居)民小组延伸,推行常规事项定时公开、重要事项及时公开,保障群众知情权、参与权、监督权,“活动性的公开栏”代替了“印刷式的公开栏”,公告栏、信息栏代替了牛皮癣、小广告,群众参与度、满意度、获得感持续增强。

  随着“九个一”小微模式深入推进,基层善治活力进一增强,产业兴旺、生态宜居、乡风文明、治理有效、生活富裕的幸福新画卷正在富源徐徐展开。

  云南网记者 张雯 通讯员 郭燚 孙稳超 摄影报道

标签:

责任编辑:焦点